碳化硅(SiC)喷火嘴和烧嘴因其优异的耐高温、耐腐蚀和抗热震性能,广泛应用于陶瓷、冶金、化工等行业的高温燃烧系统。不同工艺制备的碳化硅制品性能差异较大,本文将重点介绍碳化硅喷火嘴的常见制作工艺,以及反应烧结碳化硅(RBSiC)烧嘴的关键制备流程。
一、碳化硅喷火嘴的制作工艺
碳化硅喷火嘴的制造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:
无压烧结工艺
将高纯度碳化硅微粉与烧结助剂(如Al₂O₃、Y₂O₃等)混合,通过干压或等静压成型,再在2000℃以上的高温下烧结。
优点:制品致密度高(>98%),机械强度优异,适用于高负荷工况。
缺点:烧结温度高,能耗大,成本较高。
注浆成型工艺
将碳化硅粉体与粘结剂配制成浆料,注入模具中成型,经干燥后烧结。
优点:适合复杂形状喷火嘴的批量生产,成本较低。
缺点:制品密度和强度略低于无压烧结产品。
热压烧结工艺
在高温(1800~2000℃)和高压(20~50MPa)下烧结碳化硅粉体,获得超高密度制品。
优点:产品几乎无气孔,抗热震性极佳。
缺点:设备要求高,生产效率低,仅适用于高端应用。
二、反应烧结碳化硅(RBSiC)烧嘴的制备工艺
反应烧结碳化硅(Reaction Bonded SiC)是一种通过硅熔渗反应制备的高性能材料,其工艺流程如下:
原料混合
将碳化硅粉体(α-SiC)与碳源(如石墨或树脂碳)按比例混合,并加入临时粘结剂。
成型
采用干压、注塑或挤出成型,制成多孔素坯,素坯中预留孔隙以供后续硅渗透。
预烧结
在1000~1400℃下进行预烧,使素坯具备一定强度,同时形成部分碳骨架。
硅熔渗反应
将素坯置于真空或惰性气氛炉中,加热至1450~1600℃,使熔融硅(Si)渗透到素坯孔隙中,并与碳反应生成β-SiC,最终形成致密的Si-SiC复合材料。
后处理
通过机械加工(如CNC精雕)确保烧嘴尺寸精度,并进行表面抛光或涂层处理以提高耐腐蚀性。
工艺优势:
烧结温度较低(相比无压烧结),能耗低;
制品尺寸稳定性好,适合复杂异形件;
残余硅可提升导热性,适合高温燃烧环境。
三、工艺选择建议
高精度、高负荷场景:优先选择无压烧结或热压烧结碳化硅喷火嘴;
复杂形状、低成本需求:注浆成型或反应烧结工艺更适用;
极端抗热震工况:反应烧结碳化硅(RBSiC)烧嘴是理想选择。
碳化硅喷火嘴和烧嘴的制备工艺直接影响其性能与寿命,企业需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。